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中国制造2025”走向成功的关键
发布日期:2016-2-29            来源: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在经济上领跑全球。然而这种优势地位仍主要建立在数量基础上。中国集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国、最大出口国和最大汽车市场之称号于一身,但也走在“尖端”吗?不久前,一份中国的调查引起广泛关注。调查称: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德国100年。这显然过于夸张,但却指出了关键问题,即中国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且越快越好。

我们日益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将是极为痛苦的过程。然而,若要首先提高一些领域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工业竞争力,转型是绕不过去的道路。转型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以及消费情况起着决定作用。好在服务业高速增长,但还不足以提供大量稳定且薪资优越的工作职位来促进消费。工业仍然是中国的“核心实力”,这一点在德国亦是类似的。中国只有保持工业上的优势,才能长期实现高远的增长目标。

中国为此投身于技术革新。中国的关键词是“中国制造2025”。这是正确的开端,因为全球正要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的门槛。谁不参与新的工业革命,谁就会被甩在后面。主要动力之一将是工业的数字化。德国因而在几年前提出了“工业4.0”倡议,现在正大力推进。

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是能否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决定因素

现在没人能预测谁将在 “工业4.0时代”拔得头筹,并借此在日愈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走在前列。德国专家一致认为,除了研发资金,还有两个息息相关的因素将起到决定作用: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

中国强调的是“网络主权”,而非“数字主权”,在政府对网络空间的管控下,互联网变得完全“透明”,对企业而言,数据安全无法得到保护。

然而,恰恰与之相反,数字经济需要的是一个受保护的虚拟空间,尤其是针对工业数据而言。要想成功发展工业4.0,就必须保护带来创新成果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的“主权”。他们必须拥有数据的“管辖权”。物联网和工业4.0的前提是具有针对性、因而比现在更智能的安全存储(云解决方案)和数据交流的大幅提高。只有相同及相关行业企业愿意交换一定数据,这些方案才能充分发挥潜力。为此他们首先需要得到保障,有效防止未授权的侦察以及对这些数据的盗取或滥用。同时也必须保证数据的“所有者”能够有效灵活地管理数据,即拥有“数据主权”。这超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范畴,但后者仍构成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德国,为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今年年初,弗劳恩霍夫协会与16家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开发新型“工业数据空间”,以参与企业贡献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基础,旨在为安全的数据供应链打造一个虚拟空间。该空间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能够安全存储数据、提供可控且受限的数据路径、同时也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该空间未来应依托5G宽带。这一极富创新性的项目或将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将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要想实现“工业4.0”,必须应对如下特殊挑战:中国的互联网政策与德国大相径庭。国家要求管控的痕迹要重很多。比如,与德国相比,中国只允许在极小的范围内匿名参与网络交流。此外,中国有一个明显趋势,即通过法律将敏感数据本地化。这个做法与互联网思维、特别是以支持全球化公司产品生产为目标建立现代化数据网的理念背道而驰。

目前尚未修订完毕的中国《网络安全法》中,还有一项规定,要求企业除了强制履行数据本地化义务,还需向官方提交加密数据的解密路径。此类规定吓退了很多企业,将可能成为德国在“工业4.0”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的巨大障碍。我们看不出限制生产数据加密能给安全政策带来什么额外价值,此举甚至有可能给诸如由企业运营的尚待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

我们因此敦促中国修改这一规定或严格限制它的实施。否则中国将有可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式拉开帷幕前,就已错失搭上这趟快车的机遇。如果世界上出现大量受国别限制而且在很多国家要遵守数据本地化规定的小型网络,也不符合像华为、阿里巴巴或海尔这样的领导型企业的利益,可能会严重妨碍它们的发展和创新潜力。

我希望这些规定不会成为现实,但即便如此,一些重要德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还是很可能难以通过现有的中国互联网处理敏感技术数据。因为,首先,跨境数据交流速度还不够快,这让在华德国企业感到头疼。其次,中国没有企业可以安全交流数据的受保护的网络空间。出于这一原因,中国也应当考虑建立“工业数据空间”。

在工业数字化领域,德中是对彼此来说尤为具有价值和互补潜力的伙伴。为了使两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也能成长为“伙伴关系4.0”,走创新道路是必要的。若能像默克尔总理去年10月访华期间两国宣布的那样,尽快签署具有操作性的《网络安全协议》,将为两国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升级”带来新的驱动力。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4 深圳市邦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